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天津市婦聯《津門戰“疫”家課堂》將繼續推出家庭教育理念、疫情科學防控、家庭心理建設等方面課程,持續為廣大家庭、特別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家庭,提供科學、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譬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暴躁愛鬧等等。這正是感覺統合失調造成的后果。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感覺統合失調,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有的孩子看著挺聰明的,卻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總也上不去。
有的孩子看著挺文靜的,卻愛發脾氣、黏人、愛哭。
有的孩子看著很伶俐,卻動作不協調、做不好事情。
有的孩子看著很機靈,卻缺乏自信、人際交往總出現問題。
科學研究證明,感覺統合失調會導致大腦無法合理安排身體的動作,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協調能力等等,久而久之會推遲孩子的社會化進展,這顯然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的。
一、什么是感覺統合
我們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皮膚等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必須經過大腦將其整合分析處理,才能使整個肌體和諧有效運作。感覺統合是大腦將視、聽、嗅、味、觸、身體關節和肌肉等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信息,進行組織分析,綜合處理的一種功能。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分析產生問題時,就會使身體不能有效運作,這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此時,大腦的高級認知活動,比如注意力、組織力、控制力、協調力、概括和感受力都會受到影響。
感覺統合能力是兒童能力的重要基礎,對于孩子全面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大多數人都了解視聽嗅味覺,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恰恰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
觸覺的優劣影響孩子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及人際關系的形成。
前庭覺對保持身體自動平衡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體覺是運動器官本身在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是觸覺和前庭覺發展的順應性發展和完善。
二、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原因
感覺統合功能是在生命早期生長發育過程中,通過大量感覺信息的適當刺激,逐漸發育形成和不斷磨合完善而來。
孕期失誤——孕婦必須臥床保胎導致活動不足,現代女性在工作中長期保持同一姿勢導致胎兒不能得到足夠刺激和胎位不正,孕期不良生活習慣,出生時剖腹產或早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等等。
撫育不當——睡床代替搖籃,過早使用學步車耽誤孩子爬行鍛煉,兒童活動范圍變小,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撫和擁抱,等等。
教育有誤——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溺愛和包辦代替,等等。
三、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表現
前庭平衡功能失調的孩子會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丟三落四、東西凌亂,和他人難以和平相處,有些甚至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視覺感不良的孩子無法流利閱讀,做作業時常常丟字落字、串行抄錯數,寫字偏旁部首容易顛倒,看書寫作業就會眼睛酸頭疼。
聽覺不良的孩子對他人的呼喊充耳不聞,經常聽不到老師和家長說的話。
本體感不良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能力差,手腳笨拙。
觸覺過分敏感的孩子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脾氣暴躁、怕生、恐高,常伴有偏食、喜歡啃指甲、黏人愛哭等情況,對外界刺激適應性弱。
四、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改善措施
科學對待
感覺統合訓練是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孩子通過專門的器械,在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游戲中輸入較強的感覺刺激,通過誘發的順應性反應增強和改善大腦整合功能。
游戲預防
為了預防感覺統合功能失調,小寶寶可以在家中進行感覺統合游戲,如,給孩子穿不同材質的衣褲;鼓勵孩子多多進行翻滾、爬行;拋球、接球、拍球、踢球等多種形式球類游戲;挑豆子游戲;鼓勵孩子多走直線、走馬路牙子;用豬鬃毛刷給孩子從手肘刷到中指指尖以鍛煉觸覺。
家長作用
改善感覺統合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持之以恒的堅持。3歲前是最佳預防期,3-6歲是黃金期,12歲以前是完善期。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在各項感知能力方面的發展情形,并知道在什么時候提供合適的玩教具來幫助孩子各項感知能力的均衡發展,如發現失調及早進行正確矯治。
感覺統合訓練室丨多感官訓練室丨資源教室丨情景教室丨音樂律動室
聯系方式:段經理 184-5271-0235 吳經理180-1580-7085